我國的國內工業發展,在當時來說還是比較落后的。紙箱、紙盒也是由國外引進。瓦楞紙板起源于英國,1856年愛德華·查爾斯·比利與愛德華·愛麗斯·阿倫兩人申 請并獲得瓦楞紙板制造技術的專利,標志著瓦楞紙板技術正式誕生。但是, 與現在普遍運用于運輸包裝上不同,當時的坑形紙板主要作為帽子吸汗之用的。而瓦楞紙板真正用于包裝材料則是15年后的事情。1871年, 美國的阿爾貝特·L·喬治率先使用無面紙的坑形紙板,用來作為緩沖材料,取代草和鋸末。
1874年, 美國的奧利佛.倫格開發出貼上面紙的瓦楞紙板,開始用于瓶子﹑壇子的包裝。與此同時, 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和機械制造技術的顯著進步,1870年左右,最原始的坑機被制造出來。1880年前后,人們又陸續設計出漿糊機等相應的設備。1895年以后,首臺單面機誕生。由于紙板制造技術的進步以及市場需求的迅速擴大,美國的紙箱逐漸取代木箱成為最主要的包裝容器。
在日本, 1909年, 井上貞治郎(聯合公司創始人,日本紙板產業創始人)經歷千辛萬苦, 成功地實現了坑機的國產化。他將紡棉機改造成坑機并成功生產出日本第一塊紙板。隨后,他又在東京的北品川北馬場成立了三盛舍(之后改稱三成社,為聯合公司的前身), 這是國產化的開始, 可視為日本紙板行業的起源。最初的產品均為"坑紙"和"見坑紙",并沒有成箱設備,制箱工藝作采用刀片加尺子的手工操作。但隨著市場的需求增加, 后來才從德國引進了成箱設備,并將紙箱作為取代木箱的容器, 積極地推向市場, 這就是早期日本紙箱制造的情況。
紙箱行業的發展
1914年-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后,紙箱產業開始飛速發展。到1940年,日本的 紙箱消費量達到了一年800萬磅(36000噸)。二戰后,歐美等發達資本廣義國家逐漸意識節約資源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,大力推動紙箱取代木箱的運動,更進一步直接刺激到市場對紙箱的需求。隨著紙箱制造技術的飛躍發展,紙箱的使用范圍日漸寬廣。從最初的陶瓷業﹑罐頭﹑纖維產品,到后來的農產品﹑水產品各領域都開始由木箱包裝向紙箱包裝轉型。1955年以后,使用范圍更加擴大, 啤酒清酒類﹑醬油﹑奶產品,水果,家電,藥品等多方面轉用紙箱包裝。紙箱作為包裝材料在數量上不斷擴大的同時,客戶開始有多種多樣的需求, 紙箱也開始由單一的普通形, 開始出現耐水的﹑美觀的﹑可裝重物的多樣化包裝發展。行業內各廠家為了滿足多種多樣的客戶需求, 在開發新產品,新領域方面傾注了很大努力, 實現了"包裝革命"。包裝革命的結果直接導致紙箱成功代替木箱﹑席籠﹑麻袋等成為最重要的包裝容器。
經過幾十年的迅速發展,紙箱已成為了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。紙箱的產量更是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。到2000年,美國年產紙箱達373.2億平米,日本為134.6億平米,中國為123億平米。 我國紙箱行業發展雖起步較晚,但發展勢頭驚人,從1985—2000年,我國紙箱包裝業保持著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。據資料表明,2001年我國包裝印刷工業的產值約為560億元,2002年達到630億元,2003年達710億,預計到2005年,我國包裝印刷的產值將達到900億元,繼續保持著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。
紙箱的六大優點
(1)紙箱是一種可以回收利用的代表產品。目前全世界紙箱的回收率超過90%以上﹐因此對資源的有效利用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(2)紙箱是以具有分解性的天然材料制成的﹐因此被棄置后非常容易分解到土壤中。
(3)紙箱有良好的緩沖性,能夠保護內裝物不受外部沖擊﹐并可防止內裝物丟失,還具有很好的密封性﹐因此能夠將商品安全地送到目的地。
(4)紙箱的重量很輕﹑物理性能優良﹐可以根據內裝物的形狀設計出合適的包裝﹐從而可控制包裝費用。
(5)由于紙箱可大批量生產,自動化程度高,因而其生產效率遠遠高于其它形式的包裝容器。
(6)還可在紙箱上作精美印刷﹐從而對商品銷售起良好的促進作用。
紙箱是用瓦楞紙箱通過紙板印刷、開槽、壓線、釘粘等工藝制成的產品。紙箱使用后約90% 以上被回收利用,因此﹐紙箱、紙盒理所當然的被稱為當代最佳的環保包裝材料。